“驭风行动”是我国推动农村能源转型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举措,通过分散式风电开发实现新能源与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。这一计划不仅为农村地区带来清洁能源,更探索出一条“绿色电能+产业振兴”的创新路径。
一、政策定位与发展背景
“驭风行动”是由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实施的农村风电专项计划,其核心在于利用农村地区的零散土地资源开发风电项目。我国农村拥有约100万平方公里非耕地(如山丘、荒坡等),这些土地难以发展传统农业,却具备建设小型风电场的潜力。通过将闲置土地转化为“绿色发电站”,既解决农村土地低效利用问题,又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政策设计上强调“三不原则”:不占用耕地、不干扰村民生活、不影响生态环境。例如山西省在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,风电设备需距离居民区500米以上,且避开生态保护红线区域。
二、实施模式与核心机制
开发主体选择
县级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投资企业,要求企业必须具备5年以上风电运营经验,且承诺将不少于10%的股权分配给村集体。这种模式既保障项目专业性,又确保农民长效收益。
收益分配创新
采用“固定租金+发电分红”模式:
土地租金:按每亩每年100-300元支付给农户
发电分红:村集体持股部分享受年均5%-8%的收益
以山西省盂县某20兆瓦项目为例,参与村庄每年可获得约80万元综合收益,相当于传统种植收入的3倍。
电网配套政策
国家电网对驭风行动项目实行“优先接入、全额消纳”政策,并允许配套建设不超过20%的储能设施。这种设计有效解决了风电波动性问题,确保农村用电稳定性。
三、技术路径与风险防范
区别于市场争议较大的垂直轴微风发电技术,驭风行动明确规定采用单机容量≥3兆瓦的水平轴风机。这类技术具备三大优势:
发电效率提升40%以上
噪音控制在45分贝以下(相当于冰箱运行声)
适应3.5米/秒以上的低风速环境
为防止项目“走样”,政策设置多重监管机制:
项目立项需同步提交生态影响评估报告
收益分配方案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
建立省级项目库动态管理,未按期开工项目自动清退
四、乡村振兴实践成效
在山西沁县试点中,风电项目与当地农业形成互补:
风机间距空地种植耐阴中药材
储能电站余热用于温室大棚供暖
运维中心优先雇佣当地劳动力
这种“风电+”模式使村集体年收入增加约120万元,同时降低农业生产能耗成本30%。据国家能源局统计,2023年全国农村风电已带动12万就业岗位,其中60%为本地农民转岗。
五、未来发展方向
随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“实施农村能源革命行动”,驭风行动正从三方面升级:
技术融合:试点风电与光伏、生物质能的多能互补系统
数字赋能:引入智能运维平台,实现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
模式创新:探索风电收益与农村养老、教育等民生工程挂钩机制
该计划预计到2025年将覆盖全国1000个县,年发电量可达300亿千瓦时,相当于替代1000万吨标准煤,为农村地区带来超过200亿元经济收益。通过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,驭风行动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“绿色答卷”。